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摘要: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說:“中國航天60多年的成就,就是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一步步走過來的,長征八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代表?!?/p>
新華社電(記者 胡喆 周旋)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充分繼承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技術成果,采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整流罩直徑4.2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于4.5噸,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將與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國家航天局批復研制立項并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運載火箭系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飛行試驗組織實施。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56次發射。
填空白·可重復·高智商
——解碼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三大特點
22日午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填空白 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更新換代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目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在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長征八號應運而生,它能將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部設計師錢航介紹,太陽同步軌道的軌道平面與太陽的夾角保持不變,有利于衛星對地面進行長期觀測。太陽同步軌道可以為一些觀測型的任務提供較穩定的太陽入射條件,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在相同的時間和光照條件下觀察云層和地面目標。因此,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一般都選取太陽同步軌道,以拍攝出最好的地面目標圖像。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征八號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肖耘介紹,目前我國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能夠將3噸的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長征八號將此項能力提升到了4.5噸,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升,對衛星等有效載荷來說也將是一個平臺的升級換代。
“在太陽同步軌道上,具備5噸級運載能力的長征八號,將和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十一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布局,這將大力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肖耘說。
可重復 運載效率名列前茅性價比高
要想實現火箭的重復使用,發動機推力調節是重要的技術。此次發射中,長征八號應用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這在我國運載火箭中是首次工程應用,為后續重復使用技術提前進行了相關先期技術驗證,為我國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研制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圍繞新一代運載火箭開展了規劃,逐步形成了小、中、大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發展規劃。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研制團隊為了搭起中國航天更廣闊的舞臺,將進一步挖潛運載火箭能力、構建完善的運載火箭型譜作為團隊追求的新目標。
創新就意味著風險,但研制團隊將創新看作提升能力、錘煉隊伍的動力。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說:“中國航天60多年的成就,就是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一步步走過來的,長征八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代表。”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介紹,長征八號在立項之初就確立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研制,充分考慮了技術與經濟的一體化,通過包括項目制、高繼承性的嘗試,實現火箭成本的有效控制。
“長征八號運載能力達到5噸級,起飛規模為356噸,運載效率在國內火箭中是名列前茅的,必然帶來很高的性價比。”段保成說。
“未來5年至10年太陽同步軌道的較大噸位航天發射任務需求旺盛,長征八號應運而生,它是首款國家立項的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肩負著控制成本的使命,在電氣、結構等方面開展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通過開展垂直起降研究,實現可重復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錢航說。
高智商 你期待的火箭樣子它都有
未來的火箭將是什么樣?可重復使用?高度智慧化?專家表示,長征八號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把你想象中火箭的樣子,一一變為現實。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研制團隊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各種減載穩定控制方法,并采用自抗擾技術進行實時補償控制,提高主動減載的效果,解決了大整流罩帶來的難題,提升了火箭姿態控制的自主適應能力和智慧化水平。
此外,長征八號還將采用“兩平一垂”的模式,即水平組裝、水平狀態整體運輸、星罩組合體垂直轉場對接,探索我國運載火箭快速發射的實現路徑。
預計在2022年前后,融合型長征八號火箭將實現“兩平一垂”,可縮小發射場建設規模,發射區不再需要龐大復雜的塔架,減少建設成本。
未來,通過調整助推器數量,長征八號還將形成不同運載能力,實現系列化發展,并不斷迭代優化,成為我國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主力火箭,為我國后續衛星組網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